返回栏目
首页热评 • 正文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了!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网络

2023-09-28 20:03·新京报传媒研究
 

在新闻报道中,为了听到更多专业的声音,媒体人经常选择采访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希望借此提高稿件的严谨性和全面性。

 

而近年来,随着一些“专家”发布的“雷人雷语”的传播,“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词条登上了热搜高位。

 

“专家建议”频频翻车,媒体人该怎么用好“专家说”?

 

01

专家变“砖家”?

 

“建议年轻人先结婚生子再工作”;

 

“建议在公司附近租房,节省通勤时间”;

 

“建议没有工作的人把闲置的房产出租”;

 

“网约车是北京堵车的罪魁祸首”;

 

“建议年轻人多进厂打工,鼓励支持年轻人争当产业工人,这样才有助于制造业的发展,不能只考虑个人收入”。

 

这些一度登上热搜的言论,均出自“专家”之口。

 

“雷人雷语”层出不穷不说,有时候专家的建议在一天之内就能相互打脸。

 

据微博截图

 

对于这些发言和建议,很多网友认为难以接受。甚至有网友调侃,专家发言变成了“奇葩说”,还有网友直接戏称专家为“砖家”,“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了”。

 

传统意义上讲,专家作为知识精英,必然是在某一领域垂直深耕多年,具备该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其研究成果和最终结论对于该领域的初学者和其他领域的人都有学习、借鉴和指导意义。

 

普通人不可能全知全能,专业领域的知识请教专业人士也是学习的“正道”,而大规模的网络声讨背后却暴露了公众对专家严重的信任危机。

 

舆论当下已经呈现出一种,看到专家建议就逆反的社会普遍心态,而实际上,排除炒作干扰,任何专业领域都有自己的知识门槛,在具体领域,乃至大量公共议题的讨论中,其实非常需要专业人士来释疑解惑、厘清细节,帮助大家加以理解、进行判断。此时的舆论环境如果过于严苛,并不利于严谨客观、理性思辨的声音生长。

 

 

02

曲解本意还是单纯坏?

 

实际上,真正让我们反感的其实并不是“专家建议”,而是“奇葩建议”。

 

与现实脱轨。

 

受到所处圈层的局限性影响,部分“专家”其实已经很难共情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而仅能看到自己眼前的方寸世界。与现实脱轨的“专家”,会默认所有人都具有和他们一样的物质条件、收入水平,这让他们的一些“建议”完全凌驾于普罗大众之上,难共情必然不接地气。

 

对于“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部分“砖家”言论,大众“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了”的说法并不是无理取闹,如果某些专家的建议不实事求是,不发扬科学求真精神,戴上“伪专家”的帽子也并不冤。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

Copyright © 2014-2016 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