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为何震撼人心的经历总是刻骨铭心?《自然》一项研究颠覆了传统认知。科学家发现,大脑中长期被视为“配角”的星形胶质细胞,才是将情绪记忆“刻入”大脑的关键。它们能在重复的情感体验后被激活,通过独特的分子机制巩固记忆。这一发现不仅将神经科学的焦点从“神经元中心”拓展,更为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等记忆相关疾病开辟了全新的靶点。
- 02今天的海龟大多身披鳞甲,但它们的祖先可能都是“裸泳”高手。黎巴嫩一块9700万年前的珍稀海龟化石揭示,这种远古生物的四肢竟覆盖着光滑无鳞的皮肤,与现代棱皮龟类似。这项发表于《iScience》的研究表明,“去鳞化”的演化曾在海龟的多个谱系中反复上演,暗示光滑皮肤或许曾是远古海龟适应海洋的“主流时尚”。
- 03未来的量子计算机和高效化工厂,或许都将由被“驯服”的自由电子驱动。奥本大学科学家创造出一种革命性材料,首次实现了对固体表面自由电子行为的精确控制。通过巧妙的分子排布,他们能让电子时而聚集成用于量子计算的“岛屿”,时而扩散成促进化学反应的“海洋”。这项突破克服了传统“电子化合物”不稳定的瓶颈,为开发下一代超算和绿色催化技术铺平了道路。
- 04与高胆固醇的斗争,或将迎来“一针了事”的时代。巴塞罗那大学与俄勒冈大学团队开发出一种突破性基因疗法,通过单次注射,在小鼠体内成功将“坏胆固醇”水平降低近50%。该技术利用特制的“多嘌呤发夹”分子,精准“关闭”了关键的PCSK9基因,从而促进胆固醇清除。与传统他汀类药物相比,这种新疗法不仅高效,还有望避免肌肉疼痛等副作用,为心血管疾病治疗开辟了全新方向。
10月17日(星期五)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
《自然》网站(www.nature.com)
情绪记忆为何深刻?科学家发现关键细胞机制
一项发表于《自然》(Nature)期刊的研究揭示了大脑存储情绪记忆的新机制:
传统观点认为,星形胶质细胞仅是为神经元提供支持的基础细胞。然而,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脑科学中心的研究团队发现,这类细胞能主动响应重复的情绪体验,并直接参与记忆固化过程。研究人员通过监测小鼠在执行记忆任务时全脑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模式,发现这些细胞在记忆提取阶段表现出特异性激活。
为深入探索,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技术,能在小鼠执行记忆任务时全脑监测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模式,并通过检测细胞活性早期标志物Fos基因的表达变化来追踪记忆形成。在恐惧记忆实验中,研究人员观察到:当小鼠重返曾经历恐惧的环境时,其杏仁核区域的星形胶质细胞显示出强烈的Fos基因上调,而在初次学习阶段则无此反应。这表明星形胶质细胞更专注于记忆的提取与巩固。
通过转录组学分析,研究团队揭示了其中的分子机制:活跃的星形胶质细胞会增强其表面去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表达。这些受体作为分子标签,能够识别特定情绪经验,并通过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建立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的通讯连接。值得注意的是,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子响应需要数小时至数天才能完成,这个时间窗口恰好对应着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关键期。
这一突破性发现预示着,未来针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干预策略可能成为改善记忆功能的有效手段。
《科学》网站(www.science.org)
远古海龟皮肤光滑无鳞?黎巴嫩化石发现挑战传统认知
在黎巴嫩发现的约9700万年前的海龟化石,正颠覆人们对海龟演化历程的传统认知。这项发表于《细胞》(Cell)旗下子期刊《iScience》的研究显示,这种古代海龟的鳍状肢表面覆盖着光滑无鳞的皮肤,这一特征与现代多数身披鳞片的海洋龟类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