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歧加大。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当上证指数一度站上4000点整数关口后,A股市场博弈加剧。有基金经理坐享科技赛道红利,旗下基金净值一路飙升;有基金经理则错失行情,表现焦虑难安;也有基金经理对科技行情表现出泰然自若心态。
这种分歧不仅体现在业绩上,更延伸至基金经理的操作策略中。基金三季报数据呈现出的多个极端数据成了分歧背后的佐证。近期,公募绩优产品频频限购、私募基金选择封盘的现象,也成为分歧的直接映射。
4000点关口附近,A股市场已出现轻微震荡,关键节点的走向之争愈发激烈。
关键节点市场分歧加剧
一个月前,上证指数率先站上3900点整数关口,市场热度初显;10月28日,该指数更是时隔十年首次迈过4000点大关,A股指数“扬眉吐气”。
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背后,市场热情并未真正被点燃。久违的亢奋情绪转瞬即逝,A股市场成交额在2万亿元上下徘徊,部分高位板块近日甚至遭遇较大幅度调整,呈现出“指数新高与结构调整并存”的分化格局。
与市场走势相伴的,是基金经理陷入激烈的多空分歧,对市场未来走向的分歧日益凸显,有关后市走势的方向更显迷雾重重。
从基金三季报数据或能一窥究竟,比如规模超50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产品中,超四成产品在三季度行情一路上涨的背景下,反而选择下调股票仓位,足见机构投资者对当前市场的谨慎态度,也印证了市场分歧的深度。
此外,三季度末主动偏股型基金的总份额环比减少了1634亿份,单季度净赎回份额更是高达2162亿份,较上一季度扩大了1099亿份,这表明资金在基金净值大幅上涨之际反而赎回更多。
对于当前市场态势,机构人士表达了差异化观点。
上海一位管理的基金最新净值已创历史新高的基金经理,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态度谨慎:“现在市场可能会迎来牛市的中场休息时间。我并非看空,只是对短期快速上涨积累的风险感到不安,认为应适时规避;但从长期来看,牛市应该还有下半场。”
华南一家公募基金的投研负责人则从市场逻辑层面提出思考:“当前市场演进节奏与结构分化程度均超出预期,一定程度上高估了短期需求增长的强度与持续性,同时对供给端长期调整的节奏关注不足;在这一背景下,估值因素短期内对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
另有一位基金高管给出更聚焦的观点:“目前市场仍以存量资金博弈为主,投资者应淡化指数点位,将精力更多放在行业筛选与个股研究上。”
近期,部分公募绩优产品开始限购,以及一些私募基金选择封盘,也成为分歧的直接映射。
相较于部分机构的谨慎,金信基金的观点代表了市场上对指数突破4000点后乐观派的主流看法:“站在4000点关口回望,A股此番上涨绝非偶然——经济复苏为市场筑牢基本面,政策持续加码为市场注入‘强心剂’,中美关系缓和则为市场打开外部空间。短期来看,指数冲关过程中可能伴随震荡,但4000点的突破已具备扎实基础;长期而言,科技产业的突破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将支撑A股走出更具可持续性的慢牛行情。对投资者来说,不必过度纠结于短期点位波动,应着眼长期价值布局。”
科技赛道分歧最大
在科技这一热门赛道上,基金经理们的看法和投资策略大相径庭,存在着更为明显的分歧,对4000点下的科技股行情也展开了激辩。
今年以来,科技板块行情火爆,部分基金经理更坚定看好科技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短期的震荡调整并不会改变其持续向好的趋势。他们坚信,人形机器人、大模型、智能车等一系列国产化制造改写了境内外资本对于中国科技估值的认识,从中长期来看,科技板块依然是市场重头戏,科技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仍将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