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专栏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文化

旗下栏目: 音乐 红木 收藏 艺术

新见山西壶关窑大罐及相关问题(4)

文化 | 发布时间:2022-02-09 | 人气: | #评论#
摘要:三 壶关窑白底黑花大罐的相关问题 1.文献中关于壶关窑烧造的记录 ①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刻《山西通志》十七卷,《土产》:瓷器平定、霍长子、壶

 

三 壶关窑白底黑花大罐的相关问题

 

 

1.文献中关于壶关窑烧造的记录

 

 

①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刻《山西通志》十七卷,《土产》:“……瓷器平定、霍……长子、壶关、阳城俱有窑。”

 

 

②明弘治八年(1495年)刻《潞州志》卷十一《土产·壶关县·货之属》:“……炉甘石(赤崖山出)、瓷器、煤。”

 

 

③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刻《壶关县志》《地理志·物产·货之属》:“……粗瓷器、煤……县以西陈村进流业瓷(烧缸、盆、粗碗之类)。”

 

 

④清嘉庆本《大清一统志》四十九册《山西潞安府》《寰宇通志》:“州出铁、瓷器。”

 

 

⑤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刻《壶关县志》卷二《疆域志·物产·货之属》:“……粗瓷器……且如程村进流业磁(烧缸、盆、粗碗之类)。”

 

 

⑥清光绪五年(1879年)《乾隆府厅州县图志》卷十《山西潞安府·土贡·瓷器》:“管县七,长治……潞安……壶关。”

 

 

此外,明万历时期任山西巡抚的吕坤著有《停止砂锅疏》称:“山西沙器,嘉靖四十年,万历十六年,均坐派潞安府沙器,一万五千,并备余共一万九千五百,价值一百十余两”。说明潞安府不仅生产瓷器,还产沙器(即砂锅),并有贡御[18]。

 

 

这些文献资料说明,山西潞安府壶关县自明代成化、弘治时期就已经开始烧瓷,一直延续至清光绪时期,以烧粗瓷及砂锅陶器为主,特别是砂锅,在明代嘉靖、万历时期还曾经作为宫廷使用的器具。

 

 

2.壶关窑白底黑花大罐发展历程

 

 

根据《明史·地理志》记载,潞安府在元代为潞州,明嘉靖八年(1529年)始升为潞安府,领县八,壶关县即为其一。从现有文物资料来看,壶关窑生产的大罐也正是从明嘉靖时期开始出现的,结合前面梳理的文献资料分析,这种粗瓷大罐的兴起很可能跟当时宫廷的需要有关。

 

 

壶关窑自明嘉靖时期开始生产大罐,经历了嘉靖、隆庆两朝发展,至万历时期达到了产量的高峰,目前存世壶关窑大罐均以这一时期为主。自明末天启、崇祯及清初顺治,壶关窑的生产受到了影响,陷入一个低潮时期,目前所知存世量极少。至清康熙时期,壶关窑又呈现出一定的恢复景象。但目前尚不曾见到雍正以后的产品。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应当放在当时整个商品经济和瓷器生产的大环境中理解。

 

 

对比明清两朝官窑大器的发展可以发现,壶关窑生产兴盛与衰落的轨迹与官窑大器的盛衰轨迹曲线非常吻合。根据王健华先生对明清官窑大器发展的研究,明清时期官窑大器的发展共经历了四次高峰:明洪武二年(1369年),景德镇御窑厂正式建立,经济的复苏使得大器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时代。宣德以后瓷业生产低迷,成化的复苏为晚明大器奠定了基础。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商品经济异常发达,在酿酒、榨油和制糖业的促进下,大器的需求量猛增,大器烧造进入了第二个高峰时代。清初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大器造型丰富,为瓷器烧造史上的第三个高峰时期。晚清的同治、光绪两朝,慈禧太后为皇帝大婚和自己做寿所烧造的大器仍然保持了相当的水平,数量众多的官样大器标志着最后一个高峰时期的到来[19]。壶关窑大罐初见于嘉靖,繁盛于万历,复苏于康熙,正是受到当时经济发展,特别是宫廷需求的影响。清雍正以后壶关窑大罐消失的原因究竟是宫廷需求的转移,还是水运条件变坏的影响,还需要将来进一步考察。

 

 

3.装饰风格

 

 

壶关窑大罐的装饰风格从整体上看属于磁州窑系白底黑花系统,可以算作磁州窑风格一类,但是目前所见它的产品只有大罐,不见其他器类,而且自明代嘉靖至清代康熙时期,器身绘画虽有由浓密到疏朗的变化,但其辨识度极高的典型纹样在100余年中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这是壶关窑大罐装饰风格最大的特点。

责任编辑:良贤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专栏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