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这天正好是缅甸的拜佛节。当天天气炎热,很多人中午选择不出门。中国商人都在酒店里睡觉,也有人在外面吃饭。邓伟对角湾市场的记忆停留在“特别晒、特别热,空气非常不好”。他也不习惯那里的饮食,“缅餐非常便宜,三四块钱就可以吃一顿”。 市场里分为几个区。有专门卖石头、手镯的、珠串的、翡翠的。邓伟主要做翡翠生意,他经常坐在固定的区域里。货主会把开采出来的石头切成小料子,磨成半成品,通过马仔(在货主和卖主之间协调的“中间人”)打货给到中国商人看货,交易。 邓伟说,翡翠行业需要丰富的经验,很多人家里都是世世代代从事这门生意。“其他的技术都不太会,就靠这个养家糊口。” 作为在曼德勒“淘金”的翡翠商,多年来,叶琦和邓伟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在这里做生意经常会遇到抢劫和打架。”邓伟说,有次在角湾市场,一个印度人给了价格,后来他不买,结果一个马仔拿刀把人捅死了,“你不能乱给价,给了价记得一定要买”。 多年前,叶琦听说世界上一半的翡翠都在缅甸,于是他在30岁的时候,便提着行李袋,和小两岁的弟弟一起前往曼德勒,从小商贩一路做到如今在曼德勒开了三家翡翠店铺。 邓伟说,从缅北矿区开采出来的大石头,再拿到加工厂去切割,加工成玉石。他一般在曼德勒市场做生意,这里是一个中转站,“相对安全一点”。 震后救援面临诸多挑战 强震过后,劫后逃生的叶琦自发加入救援。3月29日凌晨四点,他前往一栋熟悉的酒店,那栋四层高的小楼完全坍塌,仅剩一片废墟。现场发电机轰鸣,有一台挖掘机正在进行救援。废墟外,站着不少等待安置的当地居民。隔天一早,他开始联络大巴车,运送急着回国的中国同胞到仰光。 与此同时,彬乌伦佛经学校的高中生燕子已经买了水和营养品,和叔叔开车往震区赶。她所在的彬乌伦在曼德勒东北,车程一个半小时。到了曼德拉的paragon酒店(帕拉根酒店),她看到一支缅甸救援队伍,约三十人,他们还在等起重机抵达。
倾倒的paragon酒店(帕拉根酒店)。 送完东西经过云南会馆时,她看到了中国救援队的身影。最后她赶到曼德勒皇城护城河附近分发物资,那儿算是个聚集点,饭店老板会给灾民提供食物。 这趟行程,让燕子感受到了死亡的阴影。“现在最紧缺的是口罩和裹尸袋”,她说,气温逼近40度,如果消杀用品、医护人员继续紧缺,极有可能造成病毒传染。 据公益组织卓明信息灾害信息服务中心分析,流行病为缅甸震后不容忽视的危机之一。2025年初以来,美国政府的国际援助资金冻结,已致多处初级医疗服务和粮食项目停止运转。震区尤其是缅甸实皆省,日常供水和卫生情况本就严峻、热带流行病高发。 从事多年应急救援的平乐,这几天忙着线上整理、核实曼德勒当地的救援信息。她表示,目前急缺物资主要为药品和矿泉水,当地水污染较为严重,还有些地方因疟疾、瘟疫流行,水难以饮用。 邓伟表示,目前曼德勒机场运转已经瘫痪,有的候机楼都塌了。他一些本来打算坐飞机的朋友已转移到附近KTV休息。“KTV里相对来说安全点,房间比较牢固。”目前他们暂时不用担心吃饭问题,很多餐厅老板会自发组织免费送餐,或者发朋友圈告知地址让人过来领取。 震后,邓伟几乎挨个给所有在缅甸的朋友发消息,信号时断时续,他的心总悬着。得知越来越多中国救援队赶来驰援,他多少放松了些。 卓明中心分析称,此次地震救援面临安全状况、交通中断、燃油短缺等诸多挑战。 据新华社报道,早前3月28日晚,缅甸领导人敏昂莱在媒体发表讲话,罕见地对国际社会发出了邀请。“我郑重邀请所有国家、组织、民众,只要愿意帮助缅甸受灾群众,我们都真挚欢迎。” 国内多支救援队奔赴震中区域开展救援。央视新闻从应急管理部获悉,缅甸当地时间3月30日17时,中国救援队抵达受灾严重的曼德勒市。由应急管理部统筹组织的3支社会力量救援队已先期抵达缅甸,包括浙江公羊救援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