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专栏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高层

旗下栏目: 高层 国际 时政 热评

学习·知行丨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举旗定向关乎国家长远(2)

高层 | 发布时间:2024-03-29 | 人气: | #评论#
摘要: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

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这是挺立时代潮头、紧扣时代脉搏的深入研判。“科技创新”,置于新的时与势之下。

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因时而动,循势而往。

这些年,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破解“卡脖子”问题;装备制造、大国重器,增强发展信心;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锚定未来蓝海……积跬步以至千里,汇聚起的是我们“勇挑大梁、走在前列”的坚定底气,增强了我们“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战略主动。

学习·知行丨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举旗定向关乎国家长远

创新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从长三角到粤港澳大湾区,从京津冀到长江经济带,从东北全面振兴到中部崛起……开放为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只有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才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一系列措施扎实推进——

从加快创新驱动、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到优化外贸发展环境、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再到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发展数字贸易……

一组组数据提振信心——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截至2022年,中国企业参与的海外光伏项目投资分布在40多个国家,累计装机容量达16.8吉瓦……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总书记强调,“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立与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这“先立后破”蕴含着总书记一以贯之的辩证思维。

倾力呵护的传统产业,往往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成熟的工艺体系。积极发展的新兴产业,是时代大潮下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增长点、新动能。

统筹好立与破的关系,更需要审慎把握和谋划。对传统产业不能简单地一撤了之,同时要为新动能孕育壮大留足空间。

学习·知行丨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举旗定向关乎国家长远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

从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

——让双轮驱动的轮子“转”起来

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向多年束缚创新的藩篱动真格,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科技评价体系更加完善,科研人员的获得感满满。

——让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融”起来

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才能加快实现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以“华龙一号”“人造太阳”等为代表的大国重器、超级工程,正是坚持三链一体部署的创新成果。

勇立潮头、破浪而行。

责任编辑:网络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专栏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