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专栏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宏观

旗下栏目: 宏观 商业 金融 产经

央行重磅发声!事关货币政策、汇率、贷款投向(2)

宏观 | 发布时间:2025-07-14 | 人气: | #评论#
摘要:邹澜表示,各方面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变化非常关注,近期美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物价水平仍然高于美联储的目标水平,关税政策进一步增加了美国通

邹澜表示,各方面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变化非常关注,近期美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物价水平仍然高于美联储的目标水平,关税政策进一步增加了美国通胀走势的不确定性,影响美联储降息节奏,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波动的加大,对全球金融市场都产生了一定的溢出效应。相比较而言,我国金融市场表现出较强韧性,运行总体平稳,影响汇率的因素是多元的,比如经济增长、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地缘政治、风险事件等。当前美元走势仍然有不确定性,但中国国内基本面持续向好,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中保持基本稳定具有坚实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

影响扩大服务消费的短板主要是供给

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7月1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提振消费是2025年经济工作首要的重点任务。服务消费是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关键,在创造和吸纳就业方面也具有优势。我国商品消费发展比较充分,占GDP的比重与国际水平基本相当,但服务消费相对不足,发展空间比较大。当前服务消费市场需求比较旺盛,满足需求的金融支持比较充分,影响扩大服务消费的短板主要是供给。所以,人民银行专门设立了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支持住宿、餐饮、文旅、体育、教育、养老等服务领域加大高质量供给、补齐短板,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良性循环。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强金融、财政、产业政策协同。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闫先东

上半年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等重点领域

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闫先东7月1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行业投向看,上半年贷款行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等重点领域。具体看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上半年增加9207亿元;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4%,上半年增加2.18万亿元。

5月末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超103万亿元 同比增14%

闫先东表示,5月末,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103.32万亿元,同比增14%;其中,科技贷款余额43.3万亿元,同比增12%。

上半年企(事)业单位贷款是信贷增长主体 占全部新增贷款89.5%

闫先东表示,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12.92万亿元,显示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保持较高水平。分借款主体看,企(事)业单位贷款是信贷增长的主体,占全部新增贷款的89.5%,占比较上年同期增长6.6个百分点;其中,中长期贷款是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长的主要部分。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曹媛媛

上半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44.3万亿元 同比增长16%

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曹媛媛7月1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4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债券净融资8.8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比重为38.6%,有力支持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和实体企业的融资。

中小银行债券投资要把握好投资收益和风险承担的平衡

曹媛媛表示,中小银行基于自身资产配置的考虑,选择适当增持债券,增加安全资产配置,平滑经营利润的波动,这在监管允许范围内是合理的。同时,银行自发买卖债券,对市场也会起到稳定器的作用。当然,我们认为中小银行的债券投资也需要保持合理的“度”,要把握好投资收益和风险承担的平衡,对于个别债券投资较为激进的金融机构,应该关注债券面临的利率和信用风险,人民银行将持续加强市场监测,及时将监测到的高风险机构的信息共享给金融机构监管部门。


责任编辑:网络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专栏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经济报道网&北京新华佳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944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海24062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3228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