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专栏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商业

旗下栏目: 宏观 商业 金融 产经

星巴克,选择自残(2)

商业 | 发布时间:2022-02-17 | 人气: | #评论#
摘要:对于能和星巴克正面刚的瑞幸,摊上陆正耀这样的资本客,生逢其时但也时运不济。随着造假丑闻的爆雷,在经历了内部夺权、与12亿元天价罚单的和解,

对于能和星巴克“正面刚”的瑞幸,摊上陆正耀这样的资本客,生逢其时但也时运不济。随着造假丑闻的爆雷,在经历了内部夺权、与12亿元天价罚单的和解,瑞幸在生死边缘走了一遭。

“苦命鬼”的瑞幸原本以为追赶无望,不过在星巴克正在演绎“不作不死”的反派剧本,或许又让瑞幸内心窃喜,重燃了希望。

毕竟,美国资本市场心中操纵庞氏骗局的“恶龙”,在中国消费者眼里则是劫富济贫的屠龙少年,不少消费者正是享受了在瑞幸“薅羊毛”的快乐,才对咖啡的普及有了新的认知。

可以预见,这波星巴克的舆情中,洋品牌的形象正在祛魅,民心正在向国产咖啡品牌倾斜。就像如今的国潮氛围,让国货崛起——瑞幸们终于等到了自己的时代。

群雄并起试图瓜分星巴克

事实上,瑞幸和星巴克在客户画像有区别,但诸多品牌的出现,正在通过更立体的产品体系和更精准、小众的需求,挖角星巴克的消费人群。

对于星巴克回复综合评估和考量运营成本等多方面因素涨价的回复,中国食品专家朱丹蓬认为:“星巴克涨价不意外,它从原材料到物流、人力等方面的成本等都可能在增加,所以它涨价带有一定的刚需性。”

不过,朱丹蓬表示,星巴克整体的毛利率其实已经比较高了,企业自身其实也是可以消化成本压力的,但作为门店众多的企业,它也想利用自身品牌效应、规模效应来进一步提升利润率,从而为股价做支撑。

换句话说,星巴克目前的价格,实际上还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而这部分高溢价,也让国产咖啡品牌有了腾挪的余地。

seesaw、manner等咖啡品牌,凭借小而美的精品咖啡定位,以一种更小资、更年轻的标签,成为星巴克的强劲对手。

除了这些专业选手,跨界选手的挑战同样不可小觑。近两日,中国邮政门店也开始涉足咖啡,全国首店落户厦门,其中咖啡、茶饮价位在20~40之前。

而在此前,便利蜂、711等便利店品牌,以及中石化、OYO等石化系、酒店系都在抢滩咖啡行业……“随手就可买”的全域消费场景,显然正在分食星巴克的消费群体。

毕竟,没有了食品安全的保证,没有了正面的品牌光环,一杯中规中矩的咖啡饮品,又还有多大的魅力呢?

国产咖啡品牌还需“补功课”

在战略上藐视对手,在战术上重视对手。

尽管试图“大象转身”的星巴克已然有些力不从心,且民心正在向国产品牌倾斜。但星巴克多年深耕的经验中,依然值得国产品牌们借鉴。

在业内看来,咖啡行业仍存在巨大变数。一方面,以瑞幸咖啡、连咖啡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咖啡横空出世,以互联网打法改变传统咖啡行业的套路,犹如“鲇鱼”扰动千亿咖啡市场,并打破国内咖啡行业原有的市场格局。

这种格局的打破完成了咖啡从轻奢产品到普通饮品的角色转变,对咖啡的消费市场是一次大面积的普惠和推广,让消费者能接触到质优价廉的咖啡消费体验。

另一方面,回归饮品属性的咖啡,正在成为跨界者流量的切入口,带动的是周边产品的消费,成为一个以咖啡为基底的平台,逐步加入轻食、服装、茶饮、文创等领域的产业。

这两种趋势可以加快咖啡行业的普及,但也有不小的副作用。“瑞幸咖啡深陷财务造假,就是赶上时代机遇后,扩张速度太快,在人、财、物方面无法匹配扩张速度。”一名咖啡行业资深人士坦言。

如今,餐饮的投资热仍然存在,持续的刺激必将会产生泡沫。毕竟,星巴克几十年走过的路,新品牌很难一蹴而就。

此外,国产咖啡品牌在人才梯度培养机制方面缺失严重。一名资深咖啡圈HR向陆玖财经表示,Manner咖啡、瑞幸等品牌都在挖星巴克的人才——员工如果有星巴克经验,会成为面试的加分项。

“星巴克可以把新人培养为成熟的员工,它的基层管理和培养体系较为先进。”可以说,星巴克的主业成本压力其中的人力成本上涨,也来源于同业的挖墙脚。

责任编辑:良贤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专栏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