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85岁的吴志刚身价超过300亿,成为沈阳首富。 可是,世界上没有永恒的财富神话,被时代红利推上前台的桃李面包,也在时代变迁中被后浪不断拍打。 近年来,烘焙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达利食品、盼盼食品、曼可顿、嘉顿等品牌纷纷推出短保产品,好利来、味多美等现烤面包品牌也分流了桃李面包的大量潜在用户。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全国共有超过34万家面包烘焙店,过去一年新开9.1万家店。 桃李面包多年建立的渠道壁垒也逐步瓦解。迅速崛起的电商等新兴渠道冲击下,桃李重仓的线下模式,如今已成为增长瓶颈。 【无奈躺平】 跟随父亲创业多年的吴学亮、吴学群兄弟俩接班以来,也有积极进取之意,比如加快南下布局、进一步拓展线上业务,加快其他品类开发,拓展面包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等。 但是,在低迷的消费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从产品来看,公司面包及糕点业务之外的营收占比不到5%;从地域来看,西南和华南地区收入占比仅11.85%和5.57%;从渠道来看,桃李线上收入一直没有对外公布,预计贡献的营收占比也极低。 与产品和渠道的老化相比,南方市场可能是桃李面包最大的难题。 南北方饮食习惯本来就存在巨大差异,商业化更发达的南方市场,竞争强度也远胜于北方市场。中国烘焙企业数量最多的前三大省份是广东、山东和江苏,三省烘焙企业数量均已过万,从东北入关、在北方市场大获成功的桃李面包,要赢得南方消费者的青睐,太不容易。 卷不动的桃李面包,似乎有了躺平的迹象。 桃李是典型的家族企业,上市之初,吴志刚家族合计持股超过70%,据财联社统计,自2018年12月股份解禁以来,吴志刚家族不断减持,6年时间持股比例下降了约20%,累计套现超过40亿。
业绩不佳的背景下大比例分红,似乎也是吴氏家族见好就收、落袋为安的象征。 2015年上市以来,桃李面包累计分红超过41.5亿,同期归母净利润57.7亿,分红率高达71.9%,堪称A股分红率最高的公司之一,即使在业绩双降的2024年,公司继中报分红1.92亿之后,年报继续分红2.08亿,全年分红总额占净利润比例接近80%。 持股比例极高的吴志刚家族,近10年来获得的分红超过25亿。 钱被分走了,为企业发展进行的投入自然就会减少:2024年,桃李的在建工程3.32亿,连续第三年下降,同比降幅56%;研发费用2296万,同比降幅31.8%,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不到0.4%,而A股65家食品加工企业的研发费用率的中位数,超过1%。 二代接班一直是民企重大难题,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中完成交接班的案例众多,但大多难以超越上一辈辉煌。 把责任完全归结于创二代能力不济,缺乏奋斗精神,其实并不客观,因为时代机缘对于创业成败,同样重要。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