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人文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健康

旗下栏目: 国医

“疟原虫治癌”是科研还是闹剧?记者实地走访,真相在这里(3)

健康 | 发布时间:2019-02-15 | 人气: | #评论#
摘要:小鼠实验的成功后,团队从2016年起与钟南山院士团队等合作,在多家医院开展疟原虫免疫疗法治疗晚期实体肿瘤的临床试验,包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

小鼠实验的成功后,团队从2016年起与钟南山院士团队等合作,在多家医院开展疟原虫免疫疗法治疗晚期实体肿瘤的临床试验,包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和云南昆钢医院。

3在已经是晚期的癌症患者身上再种上疟原虫,是否会造成更大伤害?

钟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感染疟原虫会导致病患出现周期性发烧等各类症状,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此前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时,陈小平教授团队表示,疟原虫免疫疗法的副作用是发热和贫血,但团队用青蒿素控制疟原虫的密度在较低的水平,可以让患者不发热,不出现贫血。在疗程结束时,可以用抗疟药彻底清除疟原虫。

青蒿素是否能控制住疟原虫?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了曾多次赴非洲参与疟疾防治项目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徐勤。他表示,对于注射进入人体的混在红细胞中的疟原虫,青蒿素一样有效,但需要注意如果血型不同可能出现溶血。

声音

浙江大学教授:理论基础成问题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认为,陈小平用了一张假图,不可能是癌症死亡率图。美欧澳那几个地方确实是癌症高发的热点区域,但是因为他们医疗水平的因素,这主要是受人均寿命提高的影响,癌症死亡率远远不是全球最高的。至少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在人群范围内看不到发生疟疾和癌症死亡率下降之间的关系。“陈老师研究的理论基础,本身就是成问题的。”

北大药学院客座教授:这还是早期研究

署名北京大学药学院客座教授、自媒体作者“80后菠萝博士”发布文章表明观点认为,这还是早期研究,目前参与人数还太少,也没有正式的临床研究论文,所以疗效和副作用都属于未知。在临床数据发表之前,自媒体向大众宣传“疟原虫是抗癌神器”是不合适的,用“治愈”这个词更是严重误导。

科普撰稿人:正式论文还没发表

曾任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信息研究所的张田勘则撰文质疑,疟疾能治癌?连正式论文还没发表,疑似又是一波炒作。

时间轴| 疟原虫抗癌如何演变成为“神话”和一场闹剧?

2017年,陈小平团队就在学术场合对外初步报道了这一科研成果,2018年也有不少传统媒体对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客观报道,当时都未引发全国性的舆论关注。

2019年1月28日,中科院SELF格致论道讲坛官方微博发布《这也许就是我们要找的癌症疫苗!》,配中科院陈小平研究员进行的题为《疟原虫成为抗癌生力军》的演讲视频,截至2月13日,该视频已有579万次播放。其中陈小平教授在演讲中介绍,接受治疗的患者中,“2个好像已经治好了”的表述,让后续的不少自媒体借此炒作。

1月28日,“中科院之声”官方微博也转载了该文章,配文“疟原虫与癌细胞,看似并没有什么联系,却意外被科学家发现,它能‘以毒攻毒’杀死癌症……”舆论开始关注该研究成果,部分公众号开始宣传。

2月2日,新华网客户端发布了对陈小平的采访视频,其中有关于该科研项目第二期志愿者预计200例开始招募,扩大了癌症类型范围的信息,引发了不少患者和家属的关注。

2月4日,事件到达小高潮,一篇题为《大年三十好消息!中国科学家用疟疾治愈病危晚期癌症!》的自媒体文章发布,夸张的语言表述引发众多患者关注,目前该文章已经被删除,但在不少网站上仍有转载。

2月7日,钟南山院士回应《新京报》采访称,疟原虫治疗癌症部分有效,但下结论还太早。

2月9日,央视《新闻30分》栏目报道了“疟原虫疗法治疗癌症”的进展,主要围绕陈小平的演讲进行报道,钟南山院士也在视频中予以回应,强调尚没有充分的证据和足够数量的案例证实该方法有效。央视的报道让更多人关注疟原虫,但也有一些自媒体认为这相当于得到了央视的背书,引发炒作。

2月9日,微信公众号“赛先生”发表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独家撰文《疟疾治癌症,请不要盲目乐观》,对陈小平研究的理论基础、临床数据、应用伦理等进行了质疑,获得广泛转载,学界开始有了反对的声音。

责任编辑:良贤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人文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