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人文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科技

旗下栏目: 科技 汽车 健康 旅行

转基因正在敲门,中国要避免被动接受(2)

科技 | 发布时间:2019-12-03 | 人气: | #评论#
摘要:我国针对主粮作物转基因的自主研发也已超过20年,但严重的舆情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研发和应用转化的进程。在反转声势最浩大的一段时间里,甚至出现

 
我国针对主粮作物转基因的自主研发也已超过20年,但严重的舆情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研发和应用转化的进程。在“反转”声势最浩大的一段时间里,甚至出现过多起人为破坏转基因实验田的事件。目前,我国转基因发展的方针被总结为16个字:“确保安全、自主创新、大胆研究、慎重推广”。在此方针下,转基因研发持续推进,但转基因产业化尚无任何时间表。
 
然而,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了。与发展方针的美好构想相对的,是现实中越发不可控的转基因“入侵”。近年来,各地每年都有多起非法生产、加工转基因玉米的案件受到通报。一些非官方统计显示,在我国种植的玉米当中,已有很大比例的种子携带了转基因玉米种子的基因信息。
 
多年来,转基因玉米种子通过多种途径流入我国境内。虽然执法部门对非法贩卖转基因种子的处罚力度并不轻,但转基因玉米非法偷种的现象并未得到有效遏止。转基因种子黑市在近年来迅速发展,在通过各种途径流通的玉米种子中,具有抗虫特性的玉米种子最受农民的青睐,而业内人士指出这些抗虫特性大多来源于国外的转基因玉米种子。对农民而言,是否使用有抗虫特性的玉米种子对其最终的销售利润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国目前转基因玉米泛滥的问题已十分严重,许多种植转基因玉米的农民甚至并不清楚他们种植了转基因玉米。然而,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能带来“基因飘散”,使某些特定的基因信息被附近的其他作物所携带,并进而产生负面的环境影响。国外合法种植的转基因作物需要按管理规定在附近设置生物隔离带以防止“基因飘散”的发生,但我国非法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并不会采取此类针对性的措施。这将使非法转基因玉米产生的“基因飘散”问题更为严重,进而使得更多“无辜”的玉米携带了“非法”的基因。玉米产业严峻的形势可能会迫使国家提前转基因玉米的产业化。在这一背景下,充分评估放开转基因玉米的潜在影响将是短期内十分重要的工作。
 
中国的优势与挑战
 
转基因作物种子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与时间,这一点与很多新药物的开发十分相似。在一个完全商业化的环境中,这类研发的实现通常依赖于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企业对垄断利润的追求构成其前期研发投资的激励。然而,种企的垄断能力可能会使农民的利益受损。目前已被拜耳收购的孟山都(Monsanto)是转基因种子研发的领导者,但其在美国的广大农民心中可谓“臭名昭著”,许多农场主对孟山都在交易中设立的诸多严苛条款十分不满,农场主与孟山都之间的法律纠纷也绵延不绝。
 
即使抛开垄断企业利用市场力量“压迫”生产者这件事不谈,以私营部门为主导的转基因作物研发方式仍存在诸多问题。由于企业本身的牟利动机,其在研发方向上的选择势必要服务于未来利润的实现。具体而言,企业开发的种子一定是面向其最主要的销售市场,并相对局限于这一市场上的大宗作物。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因地制宜开发的转基因种子将能带来更大的社会福利效应。然而在私营部门主导的研发进程中,这些种子很难出现。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我国的转基因技术研发一直由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导,研发重点立足于国情和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的自主研发与应用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来看,相比西方以私营部门主导的研发模式,我国以公共部门主导的研发模式将更能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从国家的角度出发,通过院校和科研院所研发所形成的自主知识产权也有利于我国未来在转基因作物市场上的国际竞争。这些是我国在转基因农业长期发展中的优势。
 
然而,就短期而言,如果玉米等产业被迫迅速推动产业化,我们也将面对诸多挑战。从实验室和实验田转向大规模的商业化种植,这一过程中有许多风险点需要消化。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如何区分和对待原先非法的转基因玉米和放开后合法的转基因玉米?这个问题一方面涉及到技术上如何去实现分辨;另一方面,也涉及到对现有法律法规的补充与完善。此外,产业化的实施也必将造成国外转基因种子的进一步流入,以及国内、国外转基因种子的竞争。这个过程中会不会面临知识产权问题的争议?我们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种子又是否能够经得起一个开放市场的检验?
责任编辑:良贤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人文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