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专栏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科技

旗下栏目: 科技 汽车 健康 旅行

“我是不是被窃听了?”算法“偷窥”隐蔽区个人信息该管管了(2)

科技 | 发布时间:2020-06-11 | 人气: | #评论#
摘要:算法专家提醒,应对算法的滞后性,一般可以通过及时更新调整训练数据、调整特征工程,以及针对特殊情况或案例调整模型结构等,让推荐算法真正具有

 
算法专家提醒,应对算法的滞后性,一般可以通过及时更新调整训练数据、调整特征工程,以及针对特殊情况或案例调整模型结构等,让推荐算法真正具有“先见之明”。宗成庆表示,目前,各大App都有专门的算法团队提供技术支持,从技术实现上看并非没有可能。
 
重新定义隐私 让阳光照进隐蔽区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事实上,用户和App等软件之间一直存在着信息鸿沟,很多用户并不是很清楚哪些个人信息被采集了又去往何方。此外,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新的安全问题还时不时浮出水面,挑动着用户的敏感神经。
 
个人信息近乎裸奔般的困境是否无解呢?“保护用户数据安全,应该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去做工作。技术上可做的工作更多,比如监测收集信息的类型、信息的去向,但目前用户还无法追溯个人信息的用途,也没有技术提供专业支持。”左晓栋说。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表示,只要是采集用户个人信息,就应当经过授权。手机操作系统可以对App进行可视化的监测。安装App时,操作系统可以提示这些App要采集用户的哪些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副所长陆峰表示,App应用上架前,就应该对App进行监测,一旦发现超范围获取用户隐私行为则不予上架。
 
宗成庆建议,信息化时代应该重新定义个人隐私边界,将隐蔽区的个人信息纳入个人隐私范畴,确保个人信息安全;同时,可以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打着个性化服务的旗号收集、滥用用户信息的企业或组织予以曝光,降低其信誉等级。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指出,“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将成为“下一步主要工作安排”。
 
(原标题:“我是不是被窃听了?”)
责任编辑:良贤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专栏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