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看到无论从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层面,再比如智元也在做一件事,去批量化的采集数据,像生产机器人一样做了数据工厂。这个其实是在为下一阶段真正进入家庭做铺垫。我觉得这个过程大概3到5年的时间。 松延动力只卖标品,不做定制 提问:您之前提到今年目标是千台左右。马拉松之后,目标有调整吗? 姜哲源:目标没有调整,也不能调整。因为我们产能就这些,如果大幅度扩产的话,大概率会出现大规模召回的问题。我们目前已经有700多台订单了。 如果现在想要N2现货的话,我们需要你下一台N2,搭配9台E1才可以买到,这个逻辑有点像买爱马仕的包,要买现货,需要配货。现在买的话,要排到10月底交付了。 提问:你们为什么这么早进行商业化? 姜哲源:其实很少有公司一直不断地靠融资做成一家伟大的公司。我觉得这也不符合基本的商业逻辑。如果一直靠融资养活的话,这样的企业一定会受环境波动的影响,如果未来没热度了,作为一家纯研发型的企业就会眼睁睁看着关注度下降,最后都不知道怎么死掉的。 这种情况我们不希望发生,一家公司首先要成为有利润的公司,成为一家能够自己实现正常现金流,自己挣钱养活自己的公司,只有这样,才有资格去谈星辰大海。
提问:怎么看待机器人目前在商业化落地时的一些负面影响?在很多场景没有达到预期。 姜哲源:如果让机器人进家干活的话,确实是负面的,根本就没法干活,买一坨废铁回来。但是如果在教育、文旅场景下,机器人能用起来的。 现在我们产量大概是一年一两千台,我们打通了公司商业化的闭环,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再到售后反馈,这件事情是有帮助的。直到哪天实现了技术再次突破,我们就可以直接让机器人进入家里。 提问:N2被评为全球价格最低的人形机器人,仅3.99万元,你们牺牲了一些利润? 姜哲源:3.99万的价格肯定是牺牲了很大一部分的毛利。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也通过这个价格一炮而红。 我们第一步的目标先实现规模化,第二步目标才是现金流转正。3.99万元的价格可以将我们规模拉上去,规模拉上来之后,后期还有更多的降本空间。那么之后同样的价格情况下能够将毛利水平提高到一个更健康的状况。 提问:我们会不会针对一些实际应用场景做定制? 姜哲源:我们只卖标品,不做定制。所有针对场景的研发我们不自己做,会交给集成商来做,我们是一个很小的公司。 关于数据集采也是,我们主要集采家庭场景的数据,不会考虑工业场景。工业场景其实是一个更难挣钱的领域,我们知道上一代的机器人公司做工业场景的,无论公司做的多大,利润情况都不太好。我们就想打造一款通用型的机器人。 提问:松延动力有上市计划吗? 姜哲源:我们目前在跟中介机构沟通中,我们会把内控做好,然后做准备。具体时间表不方便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