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专栏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科技

旗下栏目: 科技 汽车 健康 旅行

7月4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美国研究称幼儿体内普遍检出近百种有害化学物(2)

科技 | 发布时间:2025-07-07 | 人气: | #评论#
摘要:儿童主要通过日常活动(如饮食、呼吸、接触物品)暴露于以下物质:塑料中的邻苯二甲酸盐、化妆品中的对羟基苯甲酸酯、食品包装中的双酚类、防晒霜

儿童主要通过日常活动(如饮食、呼吸、接触物品)暴露于以下物质:塑料中的邻苯二甲酸盐、化妆品中的对羟基苯甲酸酯、食品包装中的双酚类、防晒霜中的二苯甲酮、农药、阻燃剂等。由于幼儿手口接触频繁且单位体重摄入量高,其暴露风险更大。

研究还发现:部分化学物质(如三氯生、多环芳烃)浓度近年来有所下降,但新型增塑剂和农药(如啶虫脒、2,4-D)呈上升趋势;少数族裔儿童及年幼儿童的化学物质水平更高;儿童体内部分物质浓度甚至超过母亲孕期水平。

研究人员强调,需加强监测和监管,因早期暴露可能引发发育迟缓、激素紊乱等问题。建议家长采取防护措施,如选择无有害成分的产品、减少塑料使用、勤洗手、保持室内清洁等,以降低儿童暴露风险。

《赛特科技日报》网站(https://scitechdaily.com)

零下173℃的黑科技:单分子磁体改写数据存储规则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分子,可在接近月球暗面夜间的极低温环境下存储数据,为高密度信息存储技术带来突破。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Nature)期刊。

该单分子磁体能在100开尔文(约零下173摄氏度)下保持磁性记忆,较此前80开尔文的纪录显著提升。若技术成熟,邮票大小的存储设备可容纳比现有技术多100倍的数据,每平方厘米可存储约3TB数据,相当于4万张CD或50万个TikTok视频。

随着互联网数据量激增,传统硬盘依赖多原子协作的磁化存储方式面临瓶颈,而单分子磁体仅需单个分子即可存储数据,有望大幅提升存储密度。但此类技术长期受限于超低温环境。研究指出,新分子虽仍需零下173摄氏度的低温,但已高于液氮冷却温度(零下196摄氏度),使得大型数据中心的应用成为可能。

突破关键在于分子结构的创新:稀土元素镝被两个氮原子以近乎直线的构型固定,并通过烯烃分子稳定结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团队利用超级计算机模拟量子力学行为,证实该构型能显著提升磁性能,为未来可在更高温下工作的分子磁体设计提供了范本。

研究展望称,这项技术或将在未来推动数据存储领域的革新。(刘春)


责任编辑:网络

上一篇:已知第三个 外星系不明物体造访太阳系

下一篇:没有了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专栏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经济报道网&北京新华佳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944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海24062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3228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