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有岗无人上、有人无岗上”的现象引发关注。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两张皮”问题如何破解? “现在的劳动力市场,有的出现人员荒、人才荒,有的供过于求,是个结构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明问题症结,强调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人才有一个供需关系的变化,教育要想在前头,赶在前头。”总书记要求,职业教育要提前做好谋划,以改革适应现实需求。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发展前进的过程”。 经济大省“挑大梁”,必须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一年前,在江苏代表团,总书记就指出:“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总书记的嘱托形象而生动:“经济体量大,向前发展就需要更大的推动力。江苏要先行先试、内外兼修,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除障碍、增动能。”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千头万绪之中,要牵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 “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 锚定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每年全国两会,总书记都会聚焦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明确改革重点任务、指明改革主攻方向。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
2024年11月12日,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老师在无人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指导学生。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去年政协联组会上,来自科技界的赵宇亮委员在发言中提到,我国科研论文发明专利数量大,但落地转化少。创新链与产业链“相望难相见”,是阻碍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卡点。 习近平总书记听后,指明了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和节奏:“过去研究和生产是‘两张皮’,现在科研成果转化率比过去高得多了,特别是企业自身直接研发形成成果转化,院校和企业形成共同体,这样的趋势、方向是对的,要快马加鞭,把激励、促进政策进一步抓好。” 如何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过去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多次考察调研:在合肥,了解当地如何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武汉,看“武创院”如何探索解决“点菜的不吃饭,吃饭的不买单”,让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同频共振…… 此次在江苏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这些年努力,科技创新氛围浓厚,产业创新百舸争流,两者融合势头良好,但某些体制机制不顺的问题仍然存在。” 打通“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让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无缝衔接”,关键要靠改革。 总书记强调:“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教育的作用。 在今年的政协联组会上,总书记深刻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有先行先试的魄力,有毫不动摇的定力。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以经济界人士为主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重申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