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随着美国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市场正密切关注中国货币政策的应对之策。两大焦点问题尤为引人关注:一是央行此前多次提及的“择机降准降息”何时落地实施;二是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何时推出。 近日,《人民日报》发布评论员文章《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增强有效应对美关税冲击的信心》。文章指出,未来根据形势需要,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调整余地,随时可以出台;财政政策已明确要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将以超常规力度提振国内消费,加快落实既定政策,并适时出台一批储备政策;以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坚决稳住资本市场,稳定市场信心,相关预案政策将陆续出台。 4月8日早间,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就支持中央汇金公司稳定资本市场答记者问,其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多名受访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来看,降准降息的落地时点仍需平衡汇率、长债利率、银行息差等多重因素,而这些因素都是动态变化的。 以汇率为例,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美国“对等关税”政策会给美国经济带来下行压力,美国衰退概率加大,美元或走弱。外部环境对人民币汇率牵制可能减弱,对我国政策约束也会减轻。 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向记者表示,汇率是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但货币政策仍要以我国经济健康平稳运行为要,坚持“以我为主”,后续降准降息节奏还要看我国经济基本面的变化情况。 “着眼于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缓解突发外部冲击,当前亟需内需及时发力形成有效支撑。中国央行或提前降准降息,以强化政策托底效应。”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如是表示。 降准有望先于降息落地 当前,外部不确定性陡增,我国宏观政策将如何应对?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告诉记者,当前,我国出口市场已形成多元化格局,对美国出口依赖度相对降低。凭借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和中高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实际影响相对可控,我国出口产业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但同时也需清醒认识到,高关税政策仍将对部分行业和企业带来阶段性压力,需要积极应对。 王运金指出,在外需走弱的情况下,当前亟需通过强化宏观政策调控来发挥内需的关键支撑作用,同时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运行,这对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季度短期利率波动较去年同期更大,市场流动性并不宽裕,存在降准需求。 王运金预计,央行有望在二三季度降准两次,释放更多流动性。相比于降准,央行降息可能会稍晚但不会“缺席”,有望于二季度末或三季度下调政策利率20bp~50bp,推动LPR尤其是五年期LPR下行30bp~60bp。 王青告诉记者,综合考虑当前外部经贸环境变化、房地产市场走势及物价水平,“择机降准降息”时机已经成熟,落地时间可能提前到4月。王青还预计,本轮降息幅度可能达到0.3个百分点,相当于2024年全年降息水平。降准幅度可能达到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1万亿元。 王青进一步解释,实施有力度的降准降息有两大作用:一是降低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增强银行放贷能力,扩大投资和消费,对冲外需放缓带来的冲击;二是作为货币政策的“大招”,降准降息可以释放强烈的稳增长信号,有助于提振社会信心,稳定市场预期。他表示,降息之后居民房贷利率也会有更大幅度的下调,这是今年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关键一招。就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来说,稳住楼市能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不仅能稳定投资,也能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伍超明表示,降准降息的落地时点除了要考虑金融市场稳定因素外,还要考虑一季度经济数据情况。目前来看,一季度经济数据整体较好,未来降准降息可能会在“稳增长”压力明显的关键时期落地。就当前的情况来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力正是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