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海关总署公布今年前10个月外贸数据。一组让人有些“意外”的数据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
据海关统计,2025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7.31万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出口22.12万亿元,增长6.2%;进口15.19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进出口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且规模再创同期历史新高。前10个月累计出口规模亦保持同期历史新高。
恰恰是在今年二季度,当地时间4月9日,美国政府所谓“对等关税”政策正式生效,对贸易伙伴实施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针对中国、欧盟、越南等主要经济体加征更高税率。此后,中国对美出口连续7个月出现两位数下滑。拉长时间维度,从出口规模来看,我国对美出口水平已经回到7年前的水平。
面对美国政府关税威胁等不确定因素,缘何我国外贸出口不降反升,保持强大韧性?支撑外贸稳步增长的动能是什么?哪些因素对关税形成了对冲效应?
带着一系列疑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详细梳理了近10年外贸数据,并采访了多位专家和企业,详解中国对美出口大幅下滑,但出口总量依旧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背后的秘密。

今年以来出口增速呈现“V字型”走势
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从季度来看,我国外贸呈现出增速逐季加快的趋势。从一、二季度分别增长1.3%、4.5%,到三季度增长6%,我国进出口已连续8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与此同时,三个季度进出口规模均在10万亿元以上,保持了历史较高水平。
记者梳理发现,从月度来看,尽管10月出口同比下降0.8%,但2024年10月出口同比增长11.2%,处于去年单月的次高水平,因此,受高基数的影响较大。此外,美国关税政策扰动也是导致10月出口出现较大波动的因素之一。
但从今年下半年整体情况看,6至9月份,我国单月出口规模均超过2.3万亿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9月出口同比增长8.4%,规模更是创同期历史新高。

观察数据可以发现,从出口规模来看,今年以来,呈现出一个明显的V字型增长趋势,在2月份达到年内低点后立马回升,且整体呈增长态势。
一方面,美国不断威胁推出新的关税制裁措施,另一方面,中国出口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速都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近10年以来中国出口数据发现,十年间,尽管受到全球疫情、美国政府挑起的关税摩擦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我国单月出口规模一直处于稳步增长态势,韧性十足。

“中国外贸出现逆势增长,实际上是出口多元化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效果。”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另外,越来越多高科技产品进入到出口序列,支撑了外贸增长。中国对新兴市场出口大幅增长,这代表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说明中国产品结构在不断升级。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首先,美国加征“对等关税”带来的后果是大家进入美国市场的门槛都提高了。“哪些产品更具比较优势,就更有竞争力。毫无疑问,无论是价格还是质量,中国产品都更加具有竞争力。”
“美国‘对等关税’暂缓期的延长,客观上会带来恐慌性的抢出口效应。”白明进一步指出,他通常以三个月作为一个“窗口期”,所以,我们看到4月份、7月份的出口增速都比较高。
对美国:出口急转直下,重回2018年以前规模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前10个月,我国对美进出口总值3.38万亿元,同比下降15.9%,其中,对美出口2.52万亿元,同比下降17%,对美进口8511.8亿元,同比下降12%。从10月单月来看,对美出口2482.6亿元,同比下滑25%。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近10年中美经贸数据后发现,今年以来,我国对美出口急转直下,1月份出口规模还能维系在3400亿元左右,2月份直接下滑到不足2000亿元。尽管此后有所回升,但依然维持在2000亿元至2900亿元人民币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