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审丑变成一种从众行为,品牌一股脑儿地开始做“丑娃娃”,那原先以独特性著称的丑萌也会很快沦为芸芸众生。 而就在前几天,Wakuku作为乐华娱乐自家的“Labubu”,带动其股价在二级市场飙涨。 从Labubu到Wakuku,就连名字也是近似的ABB模式。 这种“ABB名字”速食消费爆发式增长的行为背后,暴露出新消费品牌的核心困境:当情感联结建立在脆弱的性价比或短暂的文化热度上,品牌忠诚度可能比想象中更易消散。这些品牌估值中“Z世代溢价”占比过高,但年轻人可能是最善变的客群。 如何完成从"网红"到"长红"的关键一跃,或许需要比制造爆款更深的商业智慧——毕竟年轻人的热爱,从来都是一场流动的盛宴。 第三个挑战是奢侈品属性是否会被证伪。 6月18日,今年618大战的收官日,泡泡玛特开启大规模补货,Labubu首次开启线上预售。 随着补货到货通知的不断弹出,Labubu在二手市场的价格也在不断滑坡。根据某潮玩二手交易软件的数据,Labubu3.0系列盲盒价格普遍下跌50%。 除却真正折服于Labubu魅力的人外,购买Labubu的人中,看中其升值属性的占据了绝大多数。 这里面的升值并不单单是指通过二级市场不断攀升的价格来获利,更重要的是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趋势下,维持“带Labubu出街更有面儿”的品牌调性。 “买不到的才是最顶级的。”一旦这样的逻辑链条被打破,泡泡玛特要如何维持Labubu的顶流人设?第二个Labubu需要多久才能出现,对泡泡玛特和Labubu的保值而言,都至关重要。但即便有第二个Labubu出现,只要未来的生产模式是不限量的产出,那么天价神话依然无法维系。 同样的难题也抛给了老铺黄金。 即便自身定位是奢侈品,但消费者对其的认知仍然是“黄金中的奢侈品”,老铺黄金无法和“黄金”二字割裂而存在。当金价大幅下跌时,消费者还会愿意为其买单吗?;老铺黄金要如何让消费者坚信自己的保值功能?这恐怕又是一场硬仗。 未来的商业竞争,不再是单纯的价格战或流量战,而是“情绪经济学”与“普惠哲学”的平衡。谁能同时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和“钱包需求”,谁就能成为下一个时代的赢家。 每一代消费者都有自己的选择,而商业的本质,是读懂人心。 这或许就是最神奇的时代——一个允许我们同时拥有精神贵族姿态与平民胃口的时代;一个既能为文化信仰一掷千金,也懂得珍惜三块钱快乐的矛盾共同体。 消费主义不再是要么拜物、要么反物的二元对立,而是让每个消费者都能在Labubu的盲盒里寻找童心;在老铺黄金的纹路里触摸文明;在蜜雪冰城的甜筒中,尝到新消费的斗转星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