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专栏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商业

旗下栏目: 宏观 商业 金融 产经

外资正在批量“撤离”?

商业 | 发布时间:2025-11-13 | 人气: | #评论#
摘要:2025-11-12 21:28 樱桃大房子 发布于:湖南省 最近,继星巴克之后,汉堡王也卖了。 据财联社报道,CPE源峰与【汉堡王】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汉堡王中国,一口气砸下3.5亿美元
2025-11-12 21:28 

樱桃大房子发布于:湖南省

最近,继星巴克之后,汉堡王也卖了。

据财联社报道,CPE源峰与【汉堡王】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汉堡王中国”,一口气砸下3.5亿美元的初始资金获得约83%的股权。

一个企业改换“血统”不怎么样,但一批企业纷纷如此,全网可不就“炸了”。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外资企业一个接一个都在“卖卖卖”:

11月4日,【星巴克】与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也是和汉堡王一样,双方成立合资企业,传博裕以约40亿美元,拿下星巴克中国至多60%股权。

【Yum!Brands】(百胜餐饮集团)也扔出一枚重磅消息:要对旗下品牌【必胜客】启动战略方案审查,公司将采取不同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出售必胜客业务。说白了,就是要卖掉。

此前,据彭博社披露,法国运动品牌【迪卡侬】也启动出售其中国业务;再早一些,有知情人士透露【英格卡】计划打包出售国内的10座荟聚购物中心;还有【哈根达斯】中国门店业务、【宜家】(IKEA)购物中心业务、【Costa Coffee】中国、【peet's coffee】中国……

大波我们熟悉的“洋牌子”,不是刚卖掉,就是在找买家的路上。

一时间热议如沸,网友直接质疑“这是商量好的吧?”“外资集体跑路实锤了。”

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

今天咱们就来揭开这个商业大瓜!

事情,其实没那么简单。

外资品牌套现离场的背后,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首先,中国市场的消费规则变了

以前,品牌一个“外国”光环,简直就是行走的“金字招牌”,直接是高端、大气、有面子的象征。

那时候,咱们看什么都觉得新鲜,心甘情愿为“外国月亮”买单,不惜支付高额溢价。

运动鞋是最典型的代表,以前耐克阿迪穿着都有面子,现在李宁安踏等国潮品牌都在提升市场份额。

国货企业与品牌的崛起,极大地挤压了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中国消费市场的竞争格局也逐渐从外资主导的“蓝海时代”升级为成熟激烈的“红海博弈”。

星巴克自1999年进入中国,曾一度拿下34%的市场份额,如今却跌至不足15%,瑞幸等本土品牌咔咔往上冲,星巴克则沦为“休息区”;迪卡侬集团去年净利同比下滑近16%,虽然没单独公布中国区的数据,但都要卖了,市场数据还能好到哪里去?

以前大家觉得进口=高级,现在信息透明,发现同样的品质,国货价格可能只要一半。当国货在直播间里卷生卷死、玩转私域流量时,不少外资大佬还端着“国际大牌”的架子,营销模式老旧,价格却雷打不动。

再跟我们讲外资的“品牌溢价”?

对不起,现在大家不吃这一套了。

网上调侃,90后吃过的最大红利就是“外卖大战”,1.9元的蜜雪冰城,5.9元的瑞幸咖啡不香吗?年轻人已经意识到,悦己远比装X重要。

如今,中国市场的消费规则彻底改写,消费玩家全面换代。

而跟不上时代的,注定被时代淘汰。

更重要的是,只有中国人才能“卷”赢中国人。

做生意的都懂,中国市场的竞争已经卷成了“地狱生存模式”。

消费者口味变得比翻书还快,今天的网红款隔几天就可能过气;营销玩法更是三天一小变,五天一大变,反应慢那么一丢丢,都是直接损失。供应链、渠道、数字化等,更是各个环节都激烈得让人窒息。

以前“躺着”就能赚钱的外资品牌,还在尝试“站起来”,国货已经“跑着竞争”了。

过去某些韩妆巨头靠“一招鲜”吃遍天下,半年才更新一次。现在呢?中国品牌一个月能出3个新品,好不好用另说,选择性多啊,广告铺天盖地,总有一款让人想尝试下吧。

责任编辑:网络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专栏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经济报道网&北京新华佳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944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海24062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3228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