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专栏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乡情

旗下栏目: 专题 地市 县域 乡情

农村煤改气出现“改而不用”苗头

乡情 | 发布时间:2021-10-24 | 人气: | #评论#
摘要:​ 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 10-23 13:23 中国能源报,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最开始烧柴不花钱,后来烧煤一年用不了1500元,去年开始用天然气做饭和取暖,确实清洁又方便,但一天就算不敢开太暖
 
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 10-23
13:23
中国能源报,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最开始烧柴不花钱,后来烧煤一年用不了1500元,去年开始用天然气做饭和取暖,确实清洁又方便,但一天就算不敢开太暖和也要40多元,一个冬天除去补贴,4000多元还不够,实在是太贵了。”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温家村李大姐告诉记者。
 
 
 
“这个安装燃气管道的房子已经四十多年了,好多年没人住,墙角已经腐蚀。很担心哪天墙塌了,伤及燃气管道造成事故,我们每天都提心吊胆。”遵化市南小庄村朱大爷指着自家房子对面废弃多年的老油坊说。
 
 
 
记者近日在河北、山东农村实地走访时发现,在国家大力推动清洁取暖、降碳目标的背景下,农村居民对于“煤改气”的认可度和消费积极性较以往有所增加,但“价格贵用不起”“担心不安全”仍是多数村民的感受。
 
 
 
本意在助力淘汰传统粗放式用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统筹城乡发展的农村“煤改气”俨然出现了“改而不用”的苗头。作为惠民工程的农村“煤改气”,“最后一公里”为何存在诸多争议?又该如何让村民“用得起又用得好”?
 
(文 | 本报记者 渠沛然 别凡)
 
 
 
 
 
 
用不起——农民腰包“有心无力”
 
 
 
 
 
近年来,“煤改气”在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加速新型农村建设、进一步平衡城乡公共服务领域的配置差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村居民对政府补贴和低使用成本的期望明显高于对其环境效益和取暖效果的期望,“用不起”成为多数村民对天然气取暖的评价。
 
 
 
“用上天然气以后,屋里只能保持不是太冷,根本达不到以前烧煤的温度,价格却是以前的2—3倍,多花了钱还不暖和。如果让房间整天都保持暖和就得使劲烧,每天至少要花七八十元,一个采暖季要花近万元的取暖费,我们宁愿冻着。”河北、山东两地的多位村民都对记者表达了类似感受。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此前的一份调研结果显示,86% 的农村居民期望取暖成本在 2500 元/年以下,超 70% 的农村居民期望在 2000 元/年以下。
 
 
 
“虽然近年来农村居民整体经济水平有所提高,但他们依然是‘价格敏感群体’。当政府的环保政策和普通农民的收入不挂钩、价格超出其能力范围时,国家战略高度的环保政策与实实在在摸得着的‘腰包’相比仍较为抽象,极易出现‘改而不用’现象。”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说。
 
 
 
住建部稍早前发布的《全国城市燃气天然气利用规划》指出,我国家庭燃料费支出一般不应超过可支配收入的 2%—3%。而唐山市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12月唐山统计月报》显示,2020年,遵化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878元,以4000元的天然气取暖费为例,仅此一项已占到当地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远超2%—3%的比例。
 
 
 
“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地区天然气费用支出普遍略高于预算,给农民带来不小负担。加之当前‘空心村’问题日益凸显,大部分农村地区以中低收入家庭以及失独、孤寡老人群体居多,他们对清洁能源的消费更是‘有心无力’。” 北京世创能源咨询公司首席研究员杨建红说。
 
 
 
《中国散煤综合治理研究报告2021》(下称《报告》)显示,燃气壁挂炉可同时满足取暖和炊事用能需求,但运行成本是散煤取暖的 2—3 倍左右。在此情况下,预计返煤率可达35%。“现阶段,天然气仍是‘富贵’能源,农村居民价格承受能力普遍偏低,自行承担运行成本的能力直接决定了清洁取暖的可持续性。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中‘煤改气’工程的使用可持续性问题亟需引起关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刘毅军说。
责任编辑:网络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专栏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