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研究发表于《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杂志。团队计划与临床机构合作,在人类ABI手术中进行术中测试,验证其减少神经误激活的效果。这项技术为无法使用人工耳蜗的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有望在未来实现更精准的听觉恢复。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成功解码了多个历史马铃薯品种的基因组,并开发出高效分析数百个马铃薯基因组的新方法。 马铃薯是全球超过13亿人口的主粮,但其育种进展缓慢,部分流行品种甚至培育于数十年前。这一困境源于马铃薯基因组的复杂性——每个细胞含有四套基因组副本,远超普通作物的两套,使得传统杂交育种面临巨大挑战。 该研究由德国慕尼黑大学、马克斯·普朗克植物育种研究所等机构与中国西安交通大学的科学家合作完成。团队选取了18世纪以来的历史品种进行测序,发现现代欧洲马铃薯的遗传多样性极低,仅十个品种就覆盖了约85%的遗传变异。这一现象归因于“瓶颈效应”:马铃薯自16世纪从南美洲引入欧洲时,适应环境的个体稀少,随后又因病害(如1840年代导致爱尔兰大饥荒的马铃薯晚疫病)进一步缩减基因库。 然而,研究也发现,尽管基因库狭窄,马铃薯单个染色体副本间的差异却异常显著,差异程度达到人类的二十倍。这种变异可能源于马铃薯在南美洲驯化初期(约一万年前)的野生种杂交。 基于解码结果,团队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可快速比对欧盟约2000个注册马铃薯品种的基因组数据,大幅提升育种效率。该方法已在经典品种“Russet Burbank”(1908年培育,至今仍是炸薯条主要原料)上验证成功。研究团队表示,基因组数据的完善将为传统育种和基因编辑等新技术提供关键支持,推动马铃薯育种的突破性进展。 《赛特科技日报》网站(https://scitechdaily.com) 1、健康老龄化不是梦!哈佛最新研究揭示最佳饮食策略 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及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联合研究发现,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适量摄入健康动物性食物并减少超加工食品的饮食模式,可显著提高健康老龄化的概率。健康老龄化定义为70岁及以上时未患重大慢性疾病,且认知、身体及心理健康状态良好。 该研究追踪了10.5万名39-69岁的参与者,历时30年,分析了八种饮食模式的影响,包括替代健康饮食指数(AHEI)、降压饮食法(DASH)、星球健康饮食指数(PHDI)等。这些饮食模式均强调水果、蔬菜、全谷物、坚果和豆类的摄入,部分包含适量鱼类和乳制品。 结果显示,AHEI饮食表现最佳,其参与者在70岁和75岁时健康老龄化的概率分别比最低组高86%和2.2倍。PHDI饮食同样表现优异,注重植物性食物以减少对环境的负担。相反,超加工食品(如加工肉类和含糖饮料)的高摄入会显著降低健康老龄化概率。 研究人员指出,健康饮食模式可灵活调整以适应个人需求,但总体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辅以适量健康动物性食物。该研究为未来膳食指南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但也存在局限性,如参与者均为医疗行业从业者,未来需在更广泛人群中验证结论的普适性。 2、人类文明的暗面:远古居所暴露人类社会的贫富裂痕 考古证据表明,人类居住历史中很早就出现了社会不平等。在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发现的石质结构可能是约170万年前早期人类建造的居所,但明确的永久性住房直到约2万年前才出现。从那时起,随着定居社会的发展,住房遗迹不仅反映了人类生活方式的演变,也揭示了日益加剧的社会不平等。 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一期特刊中,来自全球的学者利用一个包含5.5万条住房面积数据的考古数据库,分析了住房规模与不平等的关系。该数据库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全球不平等动态(GINI)项目”建立,涵盖从意大利庞贝古城到欧亚非及美洲的众多遗址,时间跨度从约1.2万年前至工业革命前夕。 研究发现,住房面积的差异与财富不平等密切相关。在前工业社会中,住宅大小的变化可以保守估计当时的财富差距。特刊中的研究还探讨了经济增长与不平等的关系,发现极端不平等往往出现在土地成为稀缺资源并被垄断的社会中。然而,部分社会通过治理实践避免了不平等的恶化,表明制度安排对经济公平具有重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