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人文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地市

旗下栏目: 专题 地市 县域 乡情

最近,河北打响了一场“吃喝歼灭战”(2)

地市 | 发布时间:2019-07-26 | 人气: | #评论#
摘要:毫无疑问,吃喝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载体。工作有交集、有共同话题、甚至阶层品味也一样,干部之间自然而然就会形成朋友圈,而并不必然产生特殊的、具

毫无疑问,“吃喝”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载体。工作有交集、有共同话题、甚至阶层品味也一样,干部之间自然而然就会形成“朋友圈”,而并不必然产生特殊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小圈子”。

最近,河北打响了一场“吃喝歼灭战”

目的

从这回严整“吃喝风”的目的看,它主要针对的是“科层制度中的隐蔽机制”这一病根儿。其中的“整治违规公务接待”就是典型。

近年来随着相关规定的细化,“公务接待”的标准、范围都有了明确界定,这就为整治行动提供了依据。

只不过,这些规定难免和一些习以为常的“常态”做法相悖。

比如,“同城不能招待”这个规定,就很有意思。岛叔曾经的工作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和现在的工作单位武汉大学,前几年被湖北省纪委通报批评,原因就是武大的同志到华中科技大学交流业务,交流到中午,的确到了饭点,那就吃个工作餐吧——这实在是很正常的做法,但就是违规。

至于下级招待上级,那就更是存在诸多“人之常情”了。“四菜一汤”的规定就有待商榷。怎么说呢,饭桌也是交流工作的重要场合,吃喝也是谈心交心的常见渠道,真按“四菜一汤”,怎么谈?怎么交流?估计草草吃完饭就走人了。

故而,几乎没有哪个属地政府会严格按照“八项规定”的要求来搞“公务接待”,很多时候,大家之所以要“违规”,是基于“抹不开的情面”。

但平心而论,这种针对官场“隐蔽机制”的整治的适度推行,对于恪守配套的工作纪律、公务员生活的健康化、工作的轻便化尚有助益。

据一位在河北基层工作的朋友的说法,这次严查特别涵盖的“私款聚餐”一项,倒也不无道理:毕竟据当地此前案例,所谓“正儿八经”的喝酒吃饭、联络感情的“私人聚会”,总难免掺杂一二“公家事宜”。

而有针对性地查处,就能对基层负重达成一定的“减重”效果、对干部个人工作效率有所提升。

真正有点麻烦的是,“吃喝”的“基层工作润滑剂”与“人情交往中介”这两重“身份”。

本身出于这两种缘由的“吃喝”是有合理性的,但在一些时候,它又难免和官场“隐蔽机制”绞结纠缠、难分难辨。

比如“不吃公款吃老板”这事,在很多地方就甚为普遍。就纪律规定而言,“吃老板”是铁板钉钉的违规“吃喝”,当事人被处理也不冤枉;但就实际工作而言,这种“吃喝”还得分情况——如果“吃老板”是出于利益交换,那必须严肃处理;但如果是为了工作畅通,则另当别论。

这回临城县纪委通报了一个案例:7月16日,临城镇党委书记马延法带着项目负责人(私企老板)到桥东区学习拆迁工作经验,对方不仅工作接洽得很好,还预定酒店安排了晚宴。当然,最后是私企老板买的单。

如果是在平常,马延法估计受个党纪轻处分就行了——毕竟也无涉于利益交换。但他的错在于“顶风违纪”,结果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并被免职的处分。

最近,河北打响了一场“吃喝歼灭战”

余地

从执纪执法的角度看,基层社会要是一片清澈那是最好。但在实践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无论是官员还是商人,哪怕是其没有任何贪念和私心,也必定会在日常工作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相对紧密的关系。

甚至于这种关系还会成为一种制度性行为。比如乡镇工作中普遍有驻村、包村和联村制度,那些工作做得扎实的驻村、包村和联村干部,必定会和村干部建立紧密的联系。

而乡村工作又没规律,也没那么多讲究,乡村干部之间在“吃喝”过程中把工作商量好了,是常态。

“吃喝持久战”的真正难处,恰在于如何应对这种常态。

从河北省各地的行动方案看,这次整治要运用数据筛查、调取录像等方式,重点在大型酒店、农家院、特色的牛肉店、驴肉店、烧烤店、海鲜店等十类饭店倒查私款聚餐,深挖背后是否存在小团伙、拉帮结派现象。

责任编辑:良贤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人文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