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上游新闻
6月24日,贵州榕江汛情严峻。贵州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记者杨隆曼主动请缨回到老家榕江采访报道。她看见榕江被洪水侵袭后的伤痕,也见证人民的坚韧、团结和生生不息的力量。
杨隆曼向中国记协“我在现场”栏目来稿,讲述经历体会。 我在现场丨书记叮嘱记者:千万不要播出我流泪的画面
小楼一层几乎被淹没 6月24日,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县城汛情严峻,洪水肆虐、家园倾覆。在这场人与自然的较量中,一个个普通人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风雨同舟”的真谛。 这场灾难,我是亲历者,也是记录者。 (一) 6月24日,我与家人在贵阳休假。和朋友看了场电影后,才发现妈妈给我打了3个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她焦急的声音:“榕江发洪水,大水快进到家里了!” 我愣住了:自记事起,家乡榕江在1996年、1999年发过两次大洪水。防洪堤建成后,再没遭过严重水灾。这次情况到底有多严峻? 网络消息铺天盖地,亲友群中大家互报平安,交流各街道水淹情况,提醒剩余高处空位,互通有无。 12时,榕江县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为I级。13时左右,洪水超过保证水位3.5米。而我家正位于一号洪区的场坝社区! 我从新闻画面里看到了我家:水已没过一楼。 虽在休假,但我实在做不到对家乡的灾情置若罔闻,便通过媒体群,关注进展、搜罗素材、剪辑视频,向外传递现场情况。 26日,洪水渐退,妈妈坚持要回榕江老家查看房屋情况。当晚,因为担心家人和家乡情况,我彻夜难眠。我想,作为榕江人,我得回去;作为记者,我得回去! 第二天一早,我向领导请缨,前往洪灾一线。 (二) 高铁列车停靠榕江站台,下车后,夹杂着洪水腥味的热空气扑面而来。我没来得及回家,与妈妈互道平安后就投入采访。 因城中多条道路被淹,我和同事田娟只能在距老城近4公里处下车,步行前往。 一路上,街道如同沼泽,商铺破败、遍地垃圾。水灾肆虐着榕江每一寸土地,将原本安宁的县城变成一片狼藉。 走了近2公里,我们来到一个十字路口。皮卡车驶过,三分之一的车轮被水淹没,水花四溅。正当我们准备脱鞋蹚水时,两辆摩托车先后停在我们面前。车主问我们是不是要去“对岸”,说可以载我们一程。 无论何时,家乡人民的质朴和真诚,总能令人动容。 交谈中,车主得知我们要去“村超”球场拍摄,主动提出要送我到目的地。我问他家住在哪,他说杨家湾。我没再问下去——杨家湾被都柳江环绕,灾情比我家更严重。 28日上午,榕江的雨越下越大。彼时,我正在忠诚镇采访,妈妈再次来电:“大水又来了!妈妈现在往安置点跑,别担心!你在忠诚应该安全,先别回来!” 我慌了,握相机的手止不住颤抖。防汛应急响应再次提升为I级的消息传来。新闻视频中,全城响起防空警报,救援人员在挨家挨户撤离群众。 半小时后,得知妈妈已经安全到达安置点,我才暂时放下悬着的心,继续采访。 当晚,洪水退去,我们在榕江消防大队结束采访,驱车返回老城。暴雨后的县城格外安静,路上是厚厚的淤泥,灯光零星。我看见一个孩子在踢足球,裤腿裹满泥浆,昏暗的夜色下,他的身影格外明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