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y Zhang解释说,首先,收付双方必须就稳定币的种类(如USDC或USDT)和所依赖的区块链网络(如Solana)达成一致。其次,需要精准无误地提供并核对冗长的钱包地址。更为关键的是,交易发起方必须确保其钱包内持有对应区块链的原生代币以作为“Gas费”来支付网络手续费。这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流程,对于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用户构成了极高的使用门槛。 构建稳定币安全防线 稳定币诈骗案件的频发也暴露了其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隐患。Amy Zhang强调,由于资产极为流动,难以及时报告资金的流向。高流动性的被骗资金可能已经深度流转到生态系统中,实际追回难度很大。相比之下,如果遇上银行电汇或信用卡诈骗,传统金融渠道通常有更完善的保险和消费者保护机制,维权空间更大。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明确指出,发生伪卡盗刷交易或者网络盗刷交易,信用卡持卡人基于信用卡合同法律关系请求发卡行返还扣划的透支款本息、违约金并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发卡行请求信用卡持卡人偿还透支款本息、违约金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针对这些问题,费思认为,香港特区政府8月1日出台的《稳定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香港稳定币发行人必须持牌经营,稳定币必须有高质量储备资产的1:1支持,还要定期披露信息。这些规定可以有效提高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诈骗空间。 条例显示,申请牌照的机构必须是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实体,拥有可识别的管理层和实体办公室。这意味着一旦发生问题,监管机构和执法部门可以明确找到责任主体,进行调查、问责乃至起诉,避免了骗方“跑路”后无从追查的困境。 此外,费思认为,用户身份验证和反洗钱机制有利于确保资金来源和去向的透明性。 条例显示,持牌机构需要遵守与传统金融机构同样严格的反洗钱、反恐怖主义融资要求。这包括让用户通过身份验证来确认用户的真实身份以及记录和监控交易。当执法部门需要追踪被骗资金时,持牌机构有义务提供涉案账户的实名信息和交易记录,为资金追溯提供了关键线索。 从储备透明到技术安全 泰达币(USDT)因为其储备资产的透明度问题一直备受质疑。纽约州总检察长办公室2019年的调查显示,USDT约有26%的资产并非足额美元抵押,而是“空气币”,这与其此前宣称的1:1美元储备承诺存在显著背离。 尽管支付型稳定币是以1:1法币储备为基础、具备即时赎回能力,但Joseph Cheung表示,稳定币仍然存在脱锚风险,即稳定币的市场交易价格持续并显著偏离其预设锚定价值。 他指出,稳定币的1:1赎回机制面临风险,尤其当其储备资产中包含商业票据等兑付风险较高的资产时,一旦遭遇流动性冲击,该机制将难以维持。 此外,Joseph Cheung指出,若市场信心不足引发大规模赎回,也可能导致稳定币出现脱锚风险。 例如,硅谷银行破产,成为美国十余年来最大的银行倒闭案。尽管多家加密机构声称无风险敞口,但稳定币USDC发行商Circle确认其有33亿美元现金储备滞留该行。此消息引发市场恐慌,导致USDC出现大规模挤兑和净赎回。其价格一度脱锚,最低跌至约0.88美元。 对此,李鸣建议,应强制发行方公开储备资产构成,并接受独立审计以提高透明度。同时,建立动态准备金制度,根据市场波动调整高流动性资产比例。此外,需定期开展挤兑压力测试,模拟极端市场下的兑付能力,确保金融稳定并提前制定应急预案。 稳定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带来了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变革,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除了金融风险之外,Joseph Cheung表示智能合约漏洞等技术问题也会在一定时期存在。 李鸣解释说,智能合约若存在代码缺陷,可能被黑客利用进行攻击,导致稳定币资产被盗或合约功能异常。例如重入攻击和溢出漏洞。重入攻击指利用合约缺陷重复调用函数窃取资金;溢出漏洞则因数据超出预设范围覆盖内存,可能导致程序崩溃或被攻击者利用来执行恶意代码。 例如,2023年,Vyper智能合约编译器0.2.15、0.2.16和0.3.0版本存在严重漏洞,导致多个DeFi项目(包括Curve Finance)的重入锁防御失效,超1亿美元加密资产面临风险。作为Vyper语言的应用方,CurveFinance旗下多个稳定币池遭遇攻击,造成约2500万美元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