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此,李鸣建议,稳定币发行前应由专业第三方机构检查底层代码,重点排查重入攻击和溢出漏洞。其次是设立“漏洞响应基金”,鼓励那些专门发现安全问题的技术专家(俗称“白帽黑客”)主动上报漏洞,以便及时修复。 而从个人资产的长期规划角度,Amy Zhang表示,资产继承规划是一个常被忽视但十分重要的问题。 她解释说,持有人通常掌握钱包密码及助记词,能够自主管理和访问相关资产。然而,一旦发生意外,继承人或受益人如何合法且顺利地获取这些加密资产,成为亟需关注的问题。 严监管与促创新 稳定币在推动金融发展方面具重要作用。李鸣表示,稳定币有利于促进香港与国际市场的数字支付互通,增强离岸人民币地位,形成在岸—离岸支付闭环,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影响力。 李鸣解释说,在支付互通层面,依托合规的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搭建跨境贸易、投资中的低成本结算通道,结合智能合约实现实时清算,降低传统换汇的时间与费用成本,同时通过与内地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的衔接,有利于形成“在岸—离岸”数字支付闭环。 毋庸置疑,这一愿景离不开完善的监管框架作为基础保障。Joseph Cheung表示,尽管新加坡已于2023年推出监管指引,且美国也通过相关法案进行探索,但前者非正式法律,后者则因监管体系碎片化导致落地滞后。相较之下,香港的《稳定币条例》,使其成为全球首个以“独立立法+发牌制度”模式对稳定币进行专门管理的司法辖区,此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香港《稳定币条例》规定,稳定币发行人最低注册资本2500万港元,储备资产需100%覆盖流通量。Joseph Cheung认为,香港《稳定币条例》中有关储备资产的要求有效规避了类似泰达币因过度持有商业票据而引发的风险,从制度层面提升稳定币的安全性。 此外,条例规定合规赎回申请必须在接收后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处理,T+1的时限标准相较于市场上众多现存稳定币产品更为严苛。以泰达币为例,其在服务条款中保留了推迟或拒绝赎回操作的自主权,而香港监管框架则将及时赎回从发行方的自由裁量权转化为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法律责任。 Joseph Cheung指出,香港《稳定币条例》中设立的赎回机制充分体现了监管当局对流动性管理的高度重视,这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安排使得香港成为亚洲地区最具制度化水平的稳定币市场。 然而,在肯定制度化建设成果的同时,Joseph Cheung亦表示,香港《稳定币条例》的监管合规要求是“重装上阵”的,如何在严格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实现平衡,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