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能否分笔取现规避核查,上述工作人员回应 “不建议此类操作,网点有相关数据记录,核心是防范诈骗风险。”且强调 “5 万元以上取现必须带身份证,无银行卡无法办理”。 民生银行郑州某营业部工作人员表示,5万元以上取现需提前一天预约,5万元及以下无需预约;本人取款仅需携带银行卡,无需身份证,代办需提供双方证件。用途方面仅口头询问提示防骗,无需填写单据“不用填单子,正常资金用途说一声就行,主要是提示客户不要被骗。” 光大银行长沙某营业部,5万元以上取现需提前登记取款金额、身份证信息并预约;5万元以下无需预约,可直接到店办理。柜台取款时 “会核实用途,但无需填单或扫码报备”,工作人员解释,核实行为是常规防骗提示。 新规拟取消 个人取款超5万元说明来源或用途 据了解,今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取消了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需说明来源或用途的硬性要求。该新的征求意见稿,从今年8月4日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征求截止时间为今年9月3日。
▲图据央视新闻 律师周筱赟对红星新闻表示,有银行将这一门槛擅自降低至1万元,以及有些银行取款2万元以上便需要说明用途,层层加码的行为,原因出在处罚机制不清晰。金融监管部门需要明确,银行在出现此类违规加码行为后,应当受到何种处罚。划定红线,这既是为了规范行业,给银行柜员减轻负担,也是保障广大储户的根本利益。 周筱赟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而银行的反诈措施,应当遵循合理、适度的原则。 “风险防控措施,势必会干预个人隐私,这就需要把握好一个平衡。”周筱赟认为,应当遵循合理、适度的原则。什么是适度的、合理的,需要金融监管机构出台细则。细则的基本原则,就是尽可能不去干扰普通老百姓的正常生活。现在普遍存在的一刀切的防控,显然是不合理、不适度的。反诈应当做到源头治理、精准防控。 也有业内专家表示,新规征求意见稿已体现 “风险为本” 的监管思路,要求金融机构区分高低风险场景实施差异化尽职调查,而非 “一刀切”。如何在防范电信诈骗与保障公民存取款自由、隐私安全之间找到平衡,避免政策执行 “层层加码”,成为当前金融监管与银行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张炎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