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定焦One
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 金玙璠 编辑 | 阿伦 8月19日,小米集团交出了2025年Q2财报:营收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75.4%。 这份财报的市场关注度很高,因为这是小米汽车第二款产品YU7系列正式发布后小米集团交出的又一份财报,外界都好奇,小米汽车给小米集团的经营带来了哪些变化?
从这份财报看,手机业务依然是基本盘,但增长乏力;IoT业务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最大的毛利来源;互联网服务表现稳定,高毛利率为小米提供重要的现金流支撑;汽车业务快速增长,而且“差点”就盈利了。 财报显示,小米Q2共交付8.13万辆汽车,带来了206亿元的营收,毛利率达到26.4%。按交付量计算,小米汽车单车毛利约6.7万元。 更关键的是,小米汽车的亏损幅度正在快速收窄。从Q1的经营亏损5亿元收窄到Q2的3亿元,改善幅度达40%。按照目前的趋势,雷军此前预计的“2025年三四季度实现盈利”的目标并非没有可能。 小米集团是今年港股的明星公司之一,小米YU7发布后的7月初其股价一度冲至60港元,本次财报发布前港股收盘52.4港元,市值1.36万亿港元。 现阶段,小米的“养家”模式是成功的。但这种模式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手机业务增长乏力,ASP和毛利率双双下滑;IoT业务虽然增长强劲,但面临传统巨头的激烈竞争。 汽车是个重资产行业,小米能否在多个战场同时取胜,考验的不光是资源配置能力。
汽车业务,距离盈利只差一步
对比Q1,小米汽车Q2的变化很大。 先看Q2毛利率,从Q1的23.2%提升到了26.4%。 再看交付量。Q1交付7.59万辆,Q2交付8.13万辆,环比增长7.2%。虽然增幅不大,但市场关注的是小米YU7开启交付后的Q3能否实现交付量暴涨。 最重要的是看亏损幅度。Q1小米汽车业务经营亏损5亿元,Q2收窄到3亿元,改善幅度达到40%。对应小米集团Q2经营利润环比增长3亿元至134亿元来看,汽车业务的减亏也为集团经营利润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个改善速度,远超市场预期。 通常情况下,汽车企业在快速扩张期,毛利率往往会承压。小米汽车却实现了规模和盈利能力的同步提升。结合多位受访者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主因是单一车型的规模效应。小米单季交付绝对数量不算大,但基本是单一车型SU7的销量,因此,这个规模已经能够带来明显的成本摊薄效应。小米SU7的零部件采购成本、制造成本都在快速下降。特别是电池、芯片等核心零部件,随着采购量的增加,供应商会给出更优惠的价格。 短期因素是产品结构的优化。Q2小米开始交付SU7 Ultra车型,这款车型的售价更高,毛利率也更高。产品结构的优化,拉高了整体毛利率水平。
从单车经济模型看,小米汽车已经非常接近盈利:
也就是说,理论上,小米汽车只需要再降低6000元的单车分摊费用,或者通过涨价、降本等方式增加6000元的单车毛利,就能实现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