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专栏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专题

旗下栏目: 专题 地市 县域 乡情

“退林还耕”?原来是个伪概念

专题 | 发布时间:2023-06-25 | 人气: | #评论#
摘要: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方对辖区内违规占用耕地种树造林的现象进行纠偏,要求整改复耕、恢复种粮。一些网络自媒体在报道这一现象时,生造了一个叫做退林还耕的概念,并且和此前国家

  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方对辖区内违规占用耕地种树造林的现象进行纠偏,要求整改复耕、恢复种粮。一些网络自媒体在报道这一现象时,生造了一个叫做“退林还耕”的概念,并且和此前国家出台的“退耕还林”政策相提并论。

  “退林还耕”这个自创的“标题党”概念在网上热传,听着确实顺口,也和国家此前出台的“退耕还林”政策有点对应。于是,很多人便把顺口溜“退林还耕”也当成了国家政策,并且“以讹传讹”,说国家的政策变了,过去搞“退耕还林”,现在又搞“退林还耕”,是政策朝令夕改,是“翻烧饼”,等等等等,诸如此类。

  如果这样想,你可就是被“带了节奏”,就是大错特错。今天,新华社“千笔楼”记者就和你一起梳理相关国家政策,起底“退林还耕”这个害人不浅的伪概念,是怎么流行起来的,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2023年5月26日,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黄河滩区迁建复垦土地种植的小麦。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先说大家都熟知的“退耕还林”。

  其实,“退耕还林”是大家约定俗成的说法,完整的概念是“退耕还林还草”。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着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作出了“退耕还林还草”的重大决策。“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退耕还林还草工作,2014年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退耕还林还草方案,退耕地块严格限定在25度以上坡耕地、陡坡梯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严重污染耕地等范围内。

  经过近十年努力,目前,符合国务院批准的退耕地类条件、农民具备退耕意愿、部门可达成一致的地块,已经基本建设完毕。

  2022年,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等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的通知》。通知明确,暂缓安排新增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当前,“退耕还林还草”工作重心转到巩固已有建设成果上,并强化刚性约束,这类地块不在耕地恢复范围。

  这条时间轴的梳理说明,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是始终如一的。对于那些按政策已经“退耕还林还草”了的地块,政策也是明确的,“不在耕地恢复范围”,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谓“政策转向”的问题。

2023年5月24日,农民在福建省尤溪县联合镇连云村一处抛荒复垦复耕梯田里插秧。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千笔楼”记者梳理核查近年来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文件,没有找到有关“退林还耕”的表述。

  那么,网上热传的“退林还耕”,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记者调查发现,“退林还耕”这一表述,主要是一些自媒体对“种树改种粮”现象的泛指,是一种简单化、概括性的“媒介语言”,而不是定义严谨、按法定程序出台的政策概念。实践当中,部分基层政府为了便于宣传理解,也简单草率地引用了这一提法,使得这一并不严谨的概念传播开来。

  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网友所传的“种树改种粮”的所谓“退林还耕”,实际上就是对违规占用耕地种树造林的土地恢复种粮,即“违规利用耕地整改复耕”,“整改复耕”是比“退林还耕”更准确更科学的概念。

责任编辑:网络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专栏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