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前阿里新组建大消费平台,据我们了解,阿里内部认为,大消费包括货架电商和服务型零售两大块,前者增量有限,而后者每年销售额还能有大概 20% 的增速。 接下来,阿里将在淘宝闪购上全力出击:业务上联动所有资源,除了公开宣布并入饿了么、飞猪,据我们了解,阿里还在考虑纳入更多相关业务;资源投入上,宣布未来 12 个月投入 500 亿元。核心管理层都在深度参与,阿里人士对我们说,创始人在给淘宝、饿了么、支付宝各个业务传达,“大家要合力做出结果。” 对战京东,美团没有大规模动员业务团队,但面对吞下饿了么且全力投入的淘宝闪购,美团启动了一次总动员。 7 月 5 日,美团经过半天多的动员,多送了超过 3000 万笔订单。这还不是美团的全部能力,相较平台短期大额补贴拉动单量,美团更核心的能力是对消费者、商家、骑手更高效的动态补贴和更低成本的做低价。 依靠更强的产品运营能力,美团旗下的 “拼好饭”“神抢手” 等产品都能以更低的补贴成本换来更低价的产品。今年外卖大战爆发以来,两款产品都为美团带来了单日上千万单的峰值订单。 美团拥有行业内最庞大的骑手储备和调配能力。除了平台注册的 700 万骑手,美团运营着两个聚合发单工具 —— 麦芽田和青云。 麦芽田一度是国内最大的第三方聚合发单工具,青云是美团效仿前者推出的同类产品,两者均接入了几百家配送服务商。很多商家不愿意用平台物流配送,他们会在聚合平台寻找价格更低的运力配送订单。麦芽田单日曾创下700万笔订单的历史峰值。 美团在今年初将麦芽田收入麾下,进一步加强其运力壁垒。当时,美团、阿里、京东的一线员工甚至外卖业务高管都没觉得今年会短兵相接。 周末的补贴大战中,一些商家发现他们使用麦芽田和青云发单时需要比往常等待更久。这造成大量履约延迟,进一步拖慢了其他平台的冲单速度。接近美团的人士告诉我们,因为单量激增导致麦芽田和青云的服务器过载,一些商户一度无法用聚合配送平台来发布订单。美团自身商家端结算也出现了类似问题。 在即时零售商品供给上,美团也有显著领先于竞对的商家供给和商品丰富度。从 2018 年开始探索零售业务以来,美团经历了多次失败,最终找到了与自己能力最匹配的供给形态,依托外卖运力建设的上千个自营前置仓和超过 3 万个加盟闪电仓。 本次补贴大战中,除了运力吃紧拖慢了冲单进度,淘宝闪购还拉来盒马等供给补充餐饮以外的其他商品丰富度,但与美团相比仍有差距。我们此前曾报道,以北京望京美团总部周边 3 公里为半径,到去年年底美团闪购已经积累了近 20 万件去重的商品供给。相比之下,沃尔玛通常只提供 3 万款选品,山姆会员店只有 4000 款。 我们了解到,此前京东力推外卖百亿补贴,单量创下新高时,美团的单量也随之超过了 8000 万单,美团内部当时曾讨论是不是要冲刺 1 亿单,大致的结论是 “1 亿单随时可以达到,但没有太大必要”。 一位美团人士说,网上都说外卖行业在 “吃三头”,其实赚钱模型脆弱,一遇到激烈竞争就得 “补三头”。美团对京东、淘宝大水漫灌的冲单补贴跟进更谨慎,因为美团单量更多,一旦参与补贴花费的成本更高。据一位长期关注美团的二级人士测算,美团今年预估至少要新增 150 亿 - 200 亿元的补贴。据我们了解,如今的外卖混战一个月就能烧掉近 200 亿元。 如今,京东累计实际花销已超出百亿元,淘宝闪购此前宣布一年计划补贴 500 亿元,按照平台公布的计划,三家平台自今年以来累计将会投入近千亿元,这几乎接近 2024 年 8 月上线至今消耗的国补。美团可以在短时间冲高订单,但他们很难大水漫灌得长期常态补贴。
配送依然由饿了么骑手完成,但阿里的外卖已由淘宝主导 —— 一个每天 4.12 亿人打开、一年赚取近 2000 亿利润的超级消费平台,在流量和资金上都超过了美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