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毫无疑问,这是广州史无前例的城市空间大扩容。这场城市更新的试验,在助推广州实现城市能级跃升的同时,也将带来海量的财富机遇。
作为新中轴延长线的主体、广州的核心三区之一,海珠的城市发展长期以来面临着两大难题: 第一,珠江的物理区隔,让来自珠江新城的财富效应在广州塔戛然而止,很难继续向南外溢; 第二,城建规划进度不统一,导致城市面貌的落差极大。 很难想象,一个拥有世界级地标广州塔、坐拥琶洲CBD这一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互联网总部大楼林立之处的核心行政区,在城市心脏位置还有相当密集的城中村区域,以及数量庞大的家庭作坊式中低端产业。 更不用说,长期以来困扰海珠居民的电鸡围城、交通拥堵的问题,这些都影响人们对于城市形象的整体观感。 某种意义上,新中轴的南延既是广州城市形象的跃升,也是海珠打通内部空间堵点、实现城市面貌更新的一场硬仗。 根据规划,新中轴将在海珠区向南延长6公里,覆盖了21.44平方公里的片区,涉及34个项目,包括6个城中村、8个旧城和20个旧厂。 这是什么概念?珠江新城的建成面积约为6.19平方公里,新中轴在海珠覆盖的区域,相当于再造了3.5个珠江新城。这是海珠多年未有的城市更新大手笔。 而比起更新的面积,更让人关注的,是新中轴建设对于海珠沿途区域的功能性升级。以新中轴向南的第一站赤岗片区作为观察: 这里曾是新中国后广州重要的老工业区,也是广州塔、珠影广场等文化地标的所在,承载着几代广州人的精神记忆。此外,赤岗还是广州数字经济的发源地之一,国民APP微信的总部就长期扎根于这里的T.I.T创意园内。 然而对于本地居民来说,年事已高的旧厂房宿舍、拥挤的公共空间、服务设施的老化,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难题。
在最新规划中,新中轴将从赤岗贯穿而过,通过拆除沿途的部分厂房、宿舍和学校建筑,开辟出一条宽度数百米的绿地走廊,形成近望海珠湖远眺珠江,城水相接的城市格局。 除了打通海珠湖的绿色资源外,海珠对于新中轴的谋划还不止于此。 在近期出台的三滘、东风启动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新中轴海珠片区的城市更新将实现三大设计理念: 打造“蓝绿共享的活力公共空间”; 建设“多元功能复合的宜居社区”; 塑造“丰富立体的形态风貌”。
从规划方案上看,增加绿地空间、使之与海珠湖自然景观相协调是改造的重点,但同样也包含了沿线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商业配套的升级。 换言之,新中轴海珠段要打造的是一个文化旅游、休闲游憩、商业零售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这不止是生活品质的提升,也关乎未来几十年财富的天花板。 从更长远的角度,一个富有花园气息和岭南特色的城市走廊,更加符合海珠区打造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示范区的发展需求。在总部园区、消费综合体和旅游文化地标三大红利的推动下,也许整个海珠区都将在新中轴建成后,迎来一轮全新的价值重估。
对于这一次新中轴南拓,广州的重视度极高,开局便铆足了劲,以追求高规格、高水准的态度全力以赴。 |